茶香飘“茶乡”——品味台湾坪林文山包种茶

新华社记者刘斐、茶乡杨晓静
清明节后,茶香春和景明,飘品台湾新北市坪林区的味台湾坪茶农陆续开采春茶,开启“茶乡”的林文一年之计。
坪林峰峦叠翠,山包茶园绵延起伏。种茶得益于气候温湿、茶乡云雾弥漫、茶香雨量均匀,飘品这里富含有机质的味台湾坪土壤孕育着优良茶树,更厚植了丰富的林文茶文化。“依茶而生”的山包当地,逾八成居民是种茶茶农,而文山包种茶的茶乡产制和销售是重要经济来源。
“北包种,南乌龙。”坪林区农会总干事林文恭说,台湾茶不止有中南部的高山乌龙,还有北部的文山包种茶。
文山包种茶是盛产于台北文山地区的包种茶,外观呈条索状、色泽墨绿,冲泡时香气清扬,茶汤蜜黄、清澈回甘,兼有“香、浓、醇、韵、美”五大特色。曾经,坪林属于大文山地区。
据介绍,约150年前,福建安溪茶商王义程仿武夷岩茶制法制成安溪茶,再以两层毛边纸包成长方形的四方包,内置四两茶叶,最外层印上茶名及商号。该茶由此得名“包种茶”。
林文恭说,台湾包种茶就是从福建引入的,而现在台湾的制茶师傅也会到大陆进行茶树修剪管理、古法制茶等方面的交流研讨。
坪林区商圈发展协会理事长高明富介绍说,为了适应当地土质与环境,坪林茶农不断通过嫁接和育苗的方式,把当年从福建来的茶种进行改良,不但提高了产量,也衍生出了多样的茶品。
坪林的包种茶一年约有五次茶期,春夏秋冬皆可采摘,而季节不同孕育出的茶叶口味不同。采制包种茶有六个步骤,分别是采摘茶菁、日光萎凋、室内萎凋、炒菁、揉捻、干燥。制成的文山包种茶是半发酵茶,尤重香气,亦称“清茶”。
来到坪林区大林里,满目生绿,茶树一垄垄沿山势向上铺展,茶园中有工作人员检修安设环境监测设备。远山云雾缭绕,河溪清绿缓流,鹭鸟或栖或翔,由于坪林全域都是水源保护区,这里的茶树只能使用最低限度的化肥与农药。
大林里里长李秋胜说,茶产业是当地居民的生存命脉,而茶的品质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生活在这里的人都会自觉爱护自然环境”。
据悉,坪林采制茶叶已有九成实现机械化,生产效率大大提升,目前绝大多数产量供应岛内市场。高明富表示,因为需求量有限,茶产量也无法扩大,以小农为主体的坪林茶农收入难以提高。
多年来,高明富经常赴大陆参加各类茶博会和展销会,希望为坪林打开大陆市场,但他总觉得“百闻不如一见”,“如果大陆客户能来产区亲身考察一番,对坪林茶的感受肯定不一样”。
然而,民进党当局自疫情后单方面全面禁止大陆居民赴台旅游,至今仍未恢复,致使岛内基层民众和业者利益受损。
作为台北“后花园”,坪林距离都会区仅约30分钟车程,是登山、健行、露营等休闲旅游好去处。高明富说,坪林观光资源主打自然疗愈,很适合大陆个人游旅客深度体验,而大陆游客购买力强,对当地丰富多样的茶产品销量会有巨大提振作用。
近年来,坪林深度挖掘茶产业,开发了茶香口味蛋卷、包种茶糖、苦茶油、茶籽洗洁精、包种茶皂等茶产品。高明富说,两岸有同根同源的茶文化,在茶产业方面的交流合作,可以实现共赢共利,而且还能把茶文化这种中华文化重要载体推广到全世界。
相关文章
- 中国台湾网4月28日讯 为进一步丰富台商台干的学习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台胞对祖国大陆的认识和了解,日前,常州武进区台企联组织开展“武台畅融 文化连心”第三季大美祖国寻美之旅活动。2025-05-08
- 在莒县,说起宋昌利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从1994年到现在23年的时间里他多次见义勇为,先后救过37个人。无论是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是陌生的市民,说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老宋是个好人。 今年48岁的宋昌2025-05-08
- 80余家茶商参展,市民偏爱日照绿茶日照新闻网讯记者 郑笃凯)“咱们日照人更喜欢喝日照绿茶。”6月2日上午,由日照市贸促会主办的2017第十届中国日照)国际茶博会在日照市会展中心开幕。正在观看茶艺表演的2025-05-08
- 日照新闻网讯记者 谢岩)记者从市史志办获悉,由日照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按照古书籍原貌整理影印的清·光绪十二年《日照县志》,由线装书局正式出版发行。据了解,该书出版发行是为了保存稀有古籍的原貌,并配合《清·2025-05-08
- 中国台湾网9月29日讯 据台媒“中时新闻网”报道,《美丽岛电子报》近日公布最新民调,岛内民众对赖清德满意度和信任度双双下滑。对此,台湾媒体人郭正亮28日表示,赖清德要想清楚,为了预算是否还要继续和在野2025-05-08
- 日照新闻网讯记者 孟凡虎)为落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市住建局全力督导老旧住宅小区“旧貌换新颜”,动员全市物业服务企业,力推住宅小区整治。6月1日,城建花园小区内工人正在挖掘排水管道,对道路进行2025-05-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