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传颂“慈母”“贤妻”事迹 曝光纠正“不养”劣行

  发布时间:2025-05-05 21:46:37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陈永琴,永定区林业局干部。小叔子一家发生变故,她毅然接下抚养侄子的重任,倾注心血呵护孩子的成长,多年如一日,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被永定区评为‘慈母’称号。&r 。

“陈永琴,慈母永定区林业局干部。永定小叔子一家发生变故,传颂她毅然接下抚养侄子的贤妻重任,倾注心血呵护孩子的事迹成长,多年如一日,曝光把他当成亲生儿子来对待,纠正被永定区评为‘慈母’称号。不养”

“赖某明,劣行教师,慈母住凤城镇。永定因不支付婚生子抚养费,传颂被其前妻起诉到法院。贤妻2015年5月5日,事迹永定区人民法院判决其从2015年3月起至2016年8月,曝光每月支付婚生子抚养费800元,从2016年9月起每月支付婚生子抚养费900元直至婚生子独立生活之月止。”

“张某金、张某炎、张某松、张某洪、张某建,坎市镇人。陈某东,高陂镇人。六人因未尽赡养义务,被其父母起诉至法院。2015年10月29日,永定区人民法院判决六被告每月向原告支付赡养费各160元。”

……

近日,永定区纪委、妇联在永定电视台、“土楼清风”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发布了十佳“慈母”“贤妻”先进事迹和十个“不赡养”“不抚养”案例节选,这是永定区深入贯彻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纠正不良习气树立清风正气的意见》精神,大力弘扬客家厚德家风家教,严肃纠正持家不严、家风败坏不良习气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永定区针对市委《意见》“关于持家不严”问题,加大正面弘扬宣传和反面典型曝光力度,“纠”“树”并举,既弘扬厚德家风家教,又严肃纠正不良习气。区纪委、区妇联、文明办等单位开展了《看看哪位女性感动你?——2016年永定区十佳“慈母”“贤妻”事迹展播》和《看看哪些案例让你心酸?——十个“不赡养”“不抚养”案例节选曝光》。

永定客家家训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中倡导扬善弃恶、扶老助幼的祖训家规很多,如《邓氏族规》明确“孝敬父母、赡养父母者,此乃天职。不孝敬父母者,天理不容”。“养儿育女传孙,是人伦之相继。优生、优育、优教是父母之重责。为父母者应尽责培养子女成龙成凤,使其有德有才,为国为民为族作出奉献”。永定城隍庙楹联有言:“为恶必灭。为恶不灭,祖宗有余德,德尽则灭;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殃尽则昌。

“市委《意见》指出的‘孝悌、忠厚、清廉、勤俭的家风家教,是客家永恒的精神高地,任何时候都丢不得。持家不严必然导致家风败坏,不仅影响家庭和谐,还有可能葬送个人的事业和前途,必须严肃纠正’,十分切合客家永定这些客家家训、楹联中传递的敬老爱幼、崇慈尚善的客家优良美德,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塑造良好家风,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和下一代健康成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做好修身齐家这篇文章,带头恪守家庭美德、伦理道德,自觉追求质朴、和睦、健康的家庭生活,过好家庭关、亲情关,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区纪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 Tag:

相关文章

  • 极端天气影响“水果自由” 龙岩市中心城区鲜果价格普遍上涨

    5月以来,龙岩市中心城区鲜果价格普遍上涨,不少市民都说“不敢多吃”。昨日,导报记者走访多个市场了解到,多品种水果都比往年同期价格高,每斤价格普遍在5元以上。“3个苹
    2025-05-05
  • 金融消费争议可以申诉啦

    市民可拨打申诉电话2297315本报记者 秦钊 实习生 李燕娜  3月15日,2012年日照市“移动通信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纪念日活动暨日照市第九届消费者满意单位表彰大会举行,上千名市民现场咨询
    2025-05-05
  • 日照5家企业茶叶基地成首批“省级标准茶园示范基地”

        本报讯记者 王秀洁)近日,日照浏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山东日照碧波茶业有限公司、日照御青茶业有限公司、东港区御海湾茶场和山东浮来青茶业有限公司5家企业茶叶生产基地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省级标准茶园示
    2025-05-05
  • 日照试点签发电子普通护照

      本报讯(记者 邢慧) 3月13日,记者从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分局获悉,自3月15日起,全市承担受理职能的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开始受理电子普通护照申请,并将签发电子普通护照。  据出入境管理分局负责
    2025-05-05
  • 龙岩动车运用所完成主体工程 投入近亿元

    为提升龙岩火车站始发、终到能力,南昌铁路局投入近亿元建设龙岩动车运用所。运用所集动车维修、清洗、储存等于一体,被称为“动车4S店”。目前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预计月底将投入使用,
    2025-05-05
  • 日照市政协九届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3月19日上午,政协第九届日照市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市会展中心开幕。             本报记者 李青 贺玉才 摄)
    2025-05-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