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立法,打开台胞职业新通道
高铭村在为患者把脉。小切口
无需重新考试,立法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证书便可换成大陆对应职业等级证书——从今年1月1日起,打开道《厦门经济特区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若干规定》(简称《若干规定》)正式施行,台胞为台湾同胞来厦发展营造了优良环境。职业
这是新通大陆首部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的地方性法规,也是小切口我省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立法新举措。
厦门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陈泰生表示,打开道相比此前散见于各文件中的台胞有关政策规定,厦门此次采用特区立法形式,职业不仅巩固提升了先行先试的新通改革成果,更从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小切口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立法大局出发,主动将直接采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打开道为台胞在厦门就业创业打开新通道。
换证开启台胞事业新天地
“小壮壮怎么啦,是不是又想自己吃饭啊?”
午饭时间,十个多月大的宝宝哭闹不止,厦门托圃宜贝托育中心乳儿班的台湾育婴师施昀廷像平常一样,把小勺子递到他手中。宝宝立刻乐了,开心地用小勺子“挖”饭吃。
“育婴师要读懂孩子的情绪和需求。”施昀廷说,十多个月大的宝宝大多需人喂饭,但每个孩子发育和特点各异,“鼓励赞美对孩子最有益,能激发他们的无限可能”。
来自台湾南投的施昀廷在托育领域经验丰富,持有台湾“保姆人员”技术士证。2019年,她怀揣着对大陆托育事业美好前景的憧憬来到厦门。
“刚来大陆时,因两岸职业资格差异,我在台湾取得的资格证书不被认可。”施昀廷无奈地说,她只好考取了营养师证等大陆证书后才正式上岗。
在工作中,施昀廷常融入台湾的专业经验和先进理念。有一次接娃的家长对孩子说“这个不行”“那个你不会”,施昀廷见状及时提醒家长不要给孩子负面语言,要给予正面肯定和赞美,“孩子不会的教了就会,孩子专注时别打断”。
近年来,厦门发挥先行示范作用,持续推进台湾地区职业资格直接采认工作,在两岸融合发展上大步迈进。得益于这一创新机制,众多台湾人才的职业资格获直接采认。
2023年12月,厦门在大陆率先发布《支持台湾保育相关人员在厦从事托育服务》的政策,明确持台湾“保姆人员”等技术士证的台胞可以直接采认“育婴员”等相应工种及技能等级,并同等参与职称评审,企业优先聘用。
施昀廷率先受益。2024年6月她申请后,很快就被直接采认为大陆“育婴员”三级,成为厦门首位获得采认的台湾托育人员。
厦门长庚医院的吴思颖等台湾医生,也同样因职业资格被直接采认,在厦门开启了新的事业。吴思颖凭借电子采认证书,以副主任医师职称在厦门执业,针灸技术深受患者称赞。厦门长庚医院93位台湾医生也因此定期往返两岸诊疗,为患者看病治疗,与福建同行交流切磋。
构建直接采认的规范体系
厦门经济特区因台而设,肩负着对台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重要使命。近年来,厦门出台多项涉台法规政策,探索直接采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推进两岸行业标准共通。
“借综合改革试点契机,我们创新探索台湾地区人才认定机制,持续推动职业资格便利化管理改革。”厦门市人社局局长周昱说,厦门已发布3批共95项台湾职业资格采认清单,涵盖专业技术类(准入类)25项和技能类70项,累计采认台湾人才235名。改革经验获得国家发改委、国台办肯定推广。
为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厦门还发挥经济特区立法“试验田”作用,率先探索对台职业资格采认立法。应运而生的《若干规定》全文11条,明确台湾地区职业资格采认范围、形式、流程和效力等,构建起全流程、规范化的直接采认工作机制。
“边改革边立法,我们希望以‘小切口’立法服务对台工作大局。”厦门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贺菊英说,法规破除台湾地区职业资格在厦门适用的障碍,进一步扩大了直接采认范围,为台胞来厦就业创业优化制度空间。
法规直面台胞求职的难点痛点,明确将根据台胞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构建采认目录时要听取台胞意见,未采纳的经相关部门比对后可及时纳入。采认后的台胞在厦门提供相应专业服务,享有同等待遇及职业培训补贴、技能提升奖励等实惠。
法规实施后,吸引更多行业的台湾人才来厦发展,也为相关机构带来新机遇。作为厦门首个两岸托育合作服务基地,施昀廷所在的厦门托圃宜贝托育中心计划引进更多的台湾人才。
助力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
新年伊始,厦门燕来福医院的台湾中医高铭村兴奋地在朋友圈分享厦门采认法规的消息,期待更多岛内同行来厦门发展。
高铭村2016年来到厦门,虽然他有大陆中医执业医师证,但一直希望将台湾的“物理治疗师”资格证换为大陆的“康复治疗师”证,更好地服务厦门患者。“有了这个法规,我离梦想更近了一步。”高铭村说,厦门此次立法为台胞融入厦门职场提供了全方位、标准化的操作蓝本,打破了更多两岸职业资格壁垒,能大幅提升台湾人才到厦门发展的从业意愿。
金圆统一证券有限公司的台湾员工黄钰淇2019年便考取大陆证券从业资格。“拿到大陆职业资格证,增强了我在两岸的职业竞争力。”黄钰淇说,厦门率先立法扩大采认范围,能吸引更多类型的台湾人才来厦门施展才华,追逐梦想。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彭莉认为,《若干规定》彰显“两岸一家亲”“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的理念,示范引领作用强,将助力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迈向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深层次。
(责任编辑:焦点)
-
中新社北京5月8日电 题:共享两岸风光之美 旅游交流不应设限中新社记者 容海升“五一”假期刚刚落幕,两岸旅游话题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金门县观光处公布的数据显示,“五一”期间,金门迎来7650名大陆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刘祥彩) 11月11日上午,在东港区正阳路市场,改造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城市中的农贸市场在给市民提供便利、廉价农副产品的同时,也经常存在占道经营、垃圾成堆等脏乱差现象,日照市按照《日照市创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张楷烽) 12月29日,记者从日照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获悉,2016年1月1日起,日照市烟花爆竹企业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进入集中整治阶段,针对烟花爆竹销售旺季,对批发经 ...[详细]
-
莒县讯通讯员 辛有东 魏士朝)以健全优化服务增强载体功能,推动发展;由量的积累促进质的突破,打造特色产业集群。莒县工业园区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创造条件,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实现经济的逆势崛起铺平道路 ...[详细]
-
中新社北京9月23日电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23日发文称,经过深入调查确认,“匿名者64”组织并非普通黑客,而是由“台独”势力豢养的一支网军。国家安全机关已依法对三名实施相关网络攻击活动的台湾资通电军 ...[详细]
-
1月1日,“初光先照•2016中国日照)元旦迎日祈福大典”暨“好客山东 多彩日照”启动仪式在日照市万平口风景区隆重举行。迎日出祈福大典自2010年起至今已连续举办7届。市民及游客共9万余人参加了活动 ...[详细]
-
日照讯记者 裴颖 通讯员 张守军) 12月30日,记者从市公路局获悉,222省道央赣线日照西湖至岚山段“升级”改建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2016上半年完成全部桥涵建设,2016年9月份东港段全部完 ...[详细]
-
岚山住建局打造优质服务新平台日照讯记者 梅秀丽 通讯员 陈磊)今年以来,岚山区住建局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沉到一线,务实重干,强化效能建设,为全区经济发展打造优质服务新平台。务实重干,全力服务山钢项目建设 ...[详细]
-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梁晓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方今天围绕台湾地区开展军事演习。美国军方官员表示,中方今天的演习“令人担忧”。中方对于美方的回应有何评 ...[详细]
-
杨军在调研扶贫开发和林水会战工作时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决打好林水会战和脱贫攻坚战日照讯记者 史树梅)2015年12月31日,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军在调研扶贫开发和林水会战工作时强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