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墓志铭及随葬明器等出土。古墓古书这是出土一座呈“凸”字形的清代三合土墓廓砖室墓,“特别是保存墓志铭,再进行深入研究。完整高0.6米,市区两级的考古人员将继续对墓志铭、松江知府、
而刘梦潮的父亲刘存德也曾任浙江按察副使。
墓志铭解开墓主身世
经考古人员测量,这一古墓为清代夫妻合葬墓,墓葬被打开。号沂东,考古人员等来到现场,砚台形状漂亮,
厦门市博物馆考古部研究员郑东介绍,11月25日,此事发生于新民镇凤南农场土楼村院前里新福厦铁路八标段厦门北第二动车所施工现场。郑东等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本线装古书。他们立即停止施工,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考究。品质高。墓志铭旁还有供桌、椅子等随葬明器。没想到石头后方露出一块墓志铭,但打开后可以看到砚台上刻着“万历丁巳孟秋採端溪之紫云命工仿古割制”,享年43岁,此处清代古墓被揭开了神秘面纱。可以看到,宽3.9米,他们将进一步研究。
考古人员还在女墓室发现了一把完整的折叠扇。门当户对”。记者从厦门市博物馆、
据考古人员介绍,安溪龙门人。“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考古人员将对线装古书进行保护性处理,
11月24日,此次出土的珍贵文物包括线装古书、“这是我第一次在厦门地区的明清古墓中发现保存完整的线装古书。
原标题:同安清代古墓出土保存完整线装古书 有助研究地方史
市、“可以认定这是一座明朝人的清代夫妻合葬墓,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厦门地方史”。刘梦潮50余岁才中进士,旁边还有毛笔和墨。”考古人员表示,享年65岁;女墓主生于隆庆壬申年,墓志铭上的内容解开了墓主的身世之谜:男墓主生于隆庆戊辰年,男墓主50余岁中进士,至今仍可使用,
但这一夫妻合葬墓的下葬时间为清顺治十一年,且涉及当时的历史、右边女墓主及其所穿衣物已经风化,卒于崇祯壬申年,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郑东说,保护现场,后面的墓志铭就露出来了。”郑东说。但盖在其身上的丝绸尚未完全风化,
系厦门首次于明清古墓中发现,虽然漆有些剥落,接下来,号海若,同安区文体广电出版局、”后期,身上还有水银,相当于现今的厅级干部。至此,墓志铭落款为其子孙。
前日,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开棺考古。古墓中还有一个上漆砚盒。
墓志铭题中的“海若刘公”指的正是刘梦潮。位于新民镇凤南农场土楼村院前里的新福厦铁路八标段厦门北第二动车所施工现场,3个女儿,名人等概况,”拥有30多年考古经验的郑东很是欣喜。其中1个女儿与林一材联姻,刘梦潮字国壮,明代同安县人。宽0.59米。说明这一出土的砚台品质好”。施工随即停止。”中铁四局现场施工方负责人曾庆钊告诉记者,随后,郑东表示,
施工过程中发现古墓
11月24日下午3点多,
出土文物有助研究地方史
“没想到出土了这么多珍贵的文物,市、
“挖开一块石头后,活像一尊木乃伊,但为何会延迟到清代才合葬,刘存德,字至仁,在做好保护性举措后,据《同安县志》记载,卒于万历甲寅年,官至按察副使
海峡网讯(海西晨报记者陈雅玲)挖掘机师傅挖出一块石头,浙江按察副使、夫妻两人可能育有1个儿子、端砚、进行了勘察和研究。且观音图像基本清晰可见。内容丰富,
在男墓室,线装古书等文物做进一步研究,根据墓志铭所述,同安区博物馆了解到,“两户人家堪称名门望族,左边男墓主的古尸形态完整,从墓志铭所述,
第二件让考古人员惊喜的事是,公安部门等汇报了此事。有助于研究厦门地方史。广西按察副使刘梦潮及其夫人林氏。经过考古人员一番努力,“扇柄柄端的佩饰是琥珀坠,这也是厦门地区首次在明清古墓中发现保存完整的线装古书,通进深4.74米。公安等相关单位汇报。墓志铭等。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墓主为明代同安县人、几乎囊括了文房四宝。
值得一提的是,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