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我国科学家开发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

时间:2025-05-08 06:05:15 来源:丝路真相在线 作者:民政 阅读:284次

氢负离子导体在氢负离子电池、国科燃料电池、学家下超电化学转化池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开发快氢未来有望引领一系列能源技术革新。首例我国科学家日前通过机械化学方法,温和在氢化镧晶格中引入大量的条件缺陷和晶界,开发了首例温和条件下超快氢负离子导体。负离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导体该研究由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研究员、国科曹湖军副研究员团队完成,学家下超相关成果5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开发快氢

氢负离子是首例一种具有很大开发潜力的氢载体和能量载体,氢负离子导体是温和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材料。此领域研究面临材料体系少、条件操作温度高等问题,负离是洁净能源领域的前沿课题。

“优质氢负离子导体需要两种特性‘兼得’,即具备优异氢负离子传导能力的同时具备极低的电子电导。”陈萍介绍,早在20世纪,氢化镧就被发现具有快速的氢迁移能力,但电子电导很高。近年来,科研人员往氢化镧晶格中引入氧以抑制其电子传导,但氧的引入也同时显著阻碍了氢负离子的传导。

陈萍、曹湖军团队创新地采用机械球磨法,通过撞击和剪切力,造成氢化镧晶格的畸变,形成了大量纳米微晶和晶格缺陷。这些畸变可以显著抑制电子传导,使电子电导率相比结晶态良好的氢化镧下降5个数量级以上,同时对氢负离子传导的干扰并不显著,从而获得了优异的氢负离子传导特性。

更为重要的是,此项研究实现了氢负离子在温和条件下(零下40摄氏度至80摄氏度)的超快传导。此前的研究中,氢负离子导体只能在300摄氏度左右实现超快传导。此外,团队还首次实现了室温全固态氢负离子电池的放电。

“许多已知的氢化物材料都是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团队建立的这种材料工程策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有望助力氢负离子导体研究取得更多突破。”陈萍说。

(责任编辑:休闲)

相关内容
  • 重庆抗旱半月:一个漫长等待降雨的罕见夏天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在厦设立工作站 保护闽台文物
  • 2019年厦门市建筑废土管理工作第二次联席会议召开
  • 孩子6岁可学围棋 明年起厦门全市小学一年级将推广游戏化围棋
  • 转内销观察丨外贸企业如何突出重围?来看陶瓷大王的“二次创业”
  • 厦门新房上周均价破5万 数据成交价升量跌
  • 第7号台风将送清凉!厦门明天有雨最高温31℃左右
  • 多地老字号协会聚厦 商议组建全国联盟
推荐内容
  • 教育部发布预警: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陷阱
  • 《厦门市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出台
  • 2分钟上车一票3元 10辆厦门约巴昨日试运行
  • 国际象棋在厦“圈粉”无数 已有50多家培训机构
  • 作别白鲟:苦追十九载,难逃悲剧;水生物种,频亮红灯
  • 今日阵雨送爽厦门暂别烧烤模式 明起又是高温